「Royce,當商業考量與設計產生衝突時,你如何取得平衡?」
「有道理的設計」這本書的作者自序寫到別人問他這個問題把他搞得一頭霧水,我也一頭霧水,怎麼這麼簡單常見的問題作者不懂呢?
一直以來我以為「設計=很漂亮的包裝」,一直把各種美麗的包裝當成設計的全部,所以「當商業考量與設計(包裝)產生衝突時,該如何取得平衡?」這應該是設計工作者常常面對的問題吧?iPhone的問世向世界證明創意與設計可以賺進大把鈔票,也告訴世人有創意的產品就是要弄得漂漂亮亮有設計感,然而看了這本「有道理的設計」後,我才知道原來包裝只是設計中的一環,原來設計就是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創造商機,怎會衝突呢?
我想寫文推薦「有道理的設計」是因為它帶我進入設計之門,讓讀者也有機會應用設計到生活中到工作上,而不是像以前只是注重漂漂亮亮的外表。而且因為開始懂設計是怎麼一回事,便開始有能力欣賞一些以前不懂得欣賞的東西,當你能從一個使用者變成欣賞者,操作的過程同時又能理解享受產品的美好,生活會更加充滿樂趣阿~
從前我一直在思考代表台灣的建築物為何?閩南式建築?日式建築?還是原住民建築?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建築外觀上,怎麼想都想不出一個能代表台灣又不是模仿的建築。但是看了這個書後整個觀念改變,終於讓我看到了另一條路能找出代表台灣精神的建築…希望未來的不久它就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