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肺潛水知識(Scuba Diving)潛水可能發生之風險 氮醉、牙痛與恐慌

海平面上的大氣壓力是一個大氣壓力,下水後因為水的重量造成更大壓力,每增加10公尺會增加一個大氣壓力,也就是說,若潛10公尺深,那身體就會承受2個大氣壓,20公尺深就三個大氣壓,30公尺就是四個大氣壓,40公尺就是5個大氣壓,一般休閒潛水是希望能維持在40公尺以內的深度。

壓力增加時,空氣溶入血液的量變多,相對氮殘留在體內的量就越多。當氮含量量超過某個量時(每人體質不同),便會產生氮醉的現象。這種現象所產生的症狀跟喝醉酒很像,每個人會有點不同,有些人會情緒高亢,有些人會情緒低落或是不安。

在國外有一個「馬丁尼法則」是在描述氮醉的程度:

水下30公尺時,氮醉程度相當於喝一杯馬丁尼
40公尺時,氮醉程度相當於喝二杯馬丁尼
50公尺時,氮醉程度相當於喝三杯馬丁尼
60公尺時,氮醉程度相當於喝四杯馬丁尼
70公尺時,氮醉程度相當於喝五杯馬丁尼

以上規則只是描述氮醉的程度,不是酒量好的人就比較不會氮醉喔!這跟酒量無關,跟個人體質有關。若產生氮醉時,必須要上浮,上浮後氮醉現象就會消失。因此潛水特別強調任何時候一定要有潛伴,發生類似現象時可以互助降低危險。

牙痛
原因是蛀牙造成牙齒的空洞,在潛水的過程中,因為壓力的改變,造成蛀牙空洞內的空氣體積產生變化,進而壓迫神經產生疼痛感。這個比較好解決,潛水前去把蛀牙都補一補就OK囉

恐慌
因為種種的原因所造成的恐慌,如看到鯊魚、憂慮、緊張及生理因素等等,恐慌往往造成危險之動作(如快速上浮)或溺水等等。此等症狀對潛水者本身的危害非常大,甚至危及性命!

分類: 潛水 Scuba Diving,標籤: , ,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