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elp 姊妹 有多少人敢對抗當代的主流價值?

電影 The Help 姊妹「有時候勇氣會隔代遺傳,感謝你把勇氣帶回來這個家!」

英文片名the Help進到台灣卻變成了「姊妹」,但是故事來到結尾時,看著黑人與白人女性相知相惜時,終於明白「姊妹」更表達了片中令人感動的那份跨種族的友誼。雖然這部片又是在探討60年代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但我看到的卻是黑人與白人女性聯手對抗當代主流價值的勇氣,我不去評論「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這些思想的對錯,只是感動當你為了信念決定對抗當代的主流價值,那股莫大的勇氣實在是令人不得不跟著落淚…

雖然美國在南北戰爭中,因為北方的勝利而解放了黑人,但是當北方軍隊撤出南方,黑人又再次因為教育及經濟上的弱勢,重新淪為遭歧視的一群。60年代的南方各州政府仍然訂有各種形式的種族歧視法律,黑人女性也因為經濟上的弱勢,不得不到白人家庭內擔任幫傭。電影中對這樣的幫傭結構作了很讓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白人小孩從小讓黑人幫傭帶大,對白人小孩來說,黑人幫傭比白人媽媽更像媽媽(有些媽媽一天只抱一次小孩),但是白人小孩長大後,卻歧視黑人幫傭,認為黑人身上帶有可怕的細菌,不准幫傭跟他們用同一間廁所」

講述黑人在白人家庭幫傭的故事

講述黑人在白人家庭幫傭的故事

歧視黑人的主流價值其實是社會頂層的少部分人所創造出來的美麗糖果,其他人當然也就順從這些「聰明」、「富有」、「有權勢」的人所製造出來的價值觀,藉由附和表示我是跟那些「聰明」、「富有」、「有權勢」的人同一掛的,以博取其他人的認同,以成為社會中合群的人。電影中也有部分白人女性其實很感激黑人幫傭一生對他家的貢獻與付出,甚至有白人小孩長大後仍然視黑人幫傭為一輩子最尊敬的人,但是當時的社會主流價值對黑人是歧視的,這些白人即使心懷感激,仍然不得不服從社會主流價值,以維持在團體中的地位與合群表象

或許從現在的角度看來,60年代的盲從種族歧視簡直荒繆至極,但是我們現在仍然盲從現代的主流價值,50年後同樣會有一部電影,50年後的人們同樣會對我們現在盲從某些主流價值提出批判,也許我們該思考到底是不是要繼續擔任那個順從者。

女主角史基特從小被黑人幫傭帶大,他視帶大他的黑人幫傭為一輩子最尊敬的人,但是當他從外地讀完大學回到南方的家鄉,黑人幫傭卻已經離開了。基於對黑人幫傭的感念,也不想服從家鄉的傳統找個男人嫁了過一生,又看到黑人幫傭所遭受到的種種歧視,於是決定要寫一本記錄黑人幫傭故事的書。在當時寫這樣的書是犯法的,且也沒有黑人幫傭願意冒著犯法、被革職的風險分享他們的故事,直到黑人幫傭慢慢地為抒發心中的不滿、為了想把他們遭受到的待遇公諸於世,於是白人與黑人就聯手開始寫了這麼一本禁書~~~

隨著各種無奈的故事慢慢揭露,淚水就蹺蹺地溜出眼眶,出自於種族歧視的不公平讓人氣憤,但出自於社會結構的被迫歧視就讓人淚流不已。哭完了那些故事,書出版了,對抗社會主流價值的觀點公諸於世,讚許與打壓全部蜂擁而至,眼淚又再次因為那份「勇氣」潰堤…只想說這樣的「勇氣」美到讓人淚流不止…

大部分的人會不顧一切捍衛與附和當代的主流價值,即使犧牲性命都要堅持那份主流價值才是真理才是對的,但是當時間繼續流逝,主流價值從對的變成錯的,那些犧牲性命捍衛的人似乎就成了笑柄,再過50年或許那個主流價值又從錯的變成對的,那些犧牲性命捍衛的笑柄又成了英雄…到底這些人是笑柄還是英雄永遠都不會有定論…….

想想看…我們每天也都在順從社會的主流價值…他們真的永遠都是對的值得我們犧牲一切去保護嗎?

最後的一幕情同姊妹

最後的一幕情同姊妹

分類: 生活雜記, 看好書賞好文,標籤: ,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