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玻里尼西亞文化,據研究是大約在西元前後移民至此島。隨著文明的演進,當地發展出一套玻里尼西亞文化中特有的信仰,開始建立一座座只在復活節島看得到的摩艾(Moai)。
隨著人口的增加,加上對島上資源肆無忌憚地開發利用,賴以生存的資源逐漸枯竭,甚至土地也貧瘠到種不出作物,導致社會動盪不安,各族群開始互相征戰,原本建立的階級制度全然瓦解,階級象徵-摩艾也一一被推倒(詳細資訊請參考維基百科相關說明)。
島上的摩艾石像數量眾多,有些經過修復,已經重新立於祭壇(Ahu)之上。光是Hanga Roa鎮附近就有不少,像是Ahu Tahai共有三個修復的祭壇,由北至南依序為 Ahu Ko Te Riku、Ahu Tahai及Ahu Vai Uri,其中Ahu Ko Te Riku上的摩艾還有眼珠子喔!再往北走,Ahu Tepeu有一些傾倒的摩艾及村莊遺址,附近的Ahu Akivi非常特別,因為這裡的摩艾是島上少數面向大海的。

Anakena海灘上有 Ahu Nau Nau
再往北走 Anakena海灘上有 Ahu Nau Nau,東南邊的 Ahu Te Pito Kura 9.8 公尺高的摩艾帕洛( Paro ),是成功立起的最高摩艾。再往東南走, Ahu Tongariki 是島上規模最大的一處祭壇。 附近的 Rano Raraku則是摩艾工廠,山坡上散落著近幾百尊完成與未完成的摩艾。南邊海岸,到處散落著被推倒的摩艾,配合著四面荒涼的環境及海風大浪,感覺特別淒涼。

Ahu Tongariki 是島上規模最大的一處祭壇

Ahu Tongariki 是島上規模最大的一處祭壇
經歷一場全面性地破壞後,殘存的島民重新建立起一套新的社會制度,透過鳥人戰士的選拔選出領導(更多資訊請參考Samyoyo & Belinda’s Travel的相關介紹)。這個儀式在島的西南方火山口Rano Kau附近舉行,相關的遺跡自然成為島上另一個重要景點Orongo。

摩艾經歷一場全面性地破壞
復活節島旅遊資訊已收錄於我的旅遊工具書 – 世界就要這樣玩
資料更新日期:2012年11月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智利旅遊地圖